我与医院共发展|我爱这片土地
最喜欢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5年前的春天,那一天,天空是晴朗的,春风是温暖的,人们是喜悦的,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医院,燕化医院竣工了!那一年,我的妈妈做为第一批护管班的进修生来到这里工作、学习。学习之余还要和老师们一起做棉签、叠纱布、上山采草药。妈妈总说:“虽然那时生活条件艰苦,可精神是饱满的。”
40年前的那个春天,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又是燕化医院护士阿姨的手把我带到了世间,我在这片土地上健康的成长。20年医院在变,我也在变。20年后我选择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接过父辈手中的责任成为了新一代的燕医人。
还记得建党95周年时的那些公益代言吗?“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我觉得这句话便是对我们燕医人最好的诠释。
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和同伴们奋战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默默的守护着病人的安危。我们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但我们的工作又是伟大的,我们一次次和死神赛跑,一次次坚守岗位,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有我们前赴后继的身影,在援藏的征程中有我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医患矛盾的阴云笼罩了神州大地,伤医杀医事件层出不穷。曾几何时,是否我们也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怀疑?对我们当初的选择有了动摇?但“不忘初心,救死扶伤,永远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让我们坚持了下来。新生命诞生时的喜悦,病人康复后的感激,家人团聚时的幸福,一代又一代的燕医人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努力和坚守。
花开花落45载,弹指一挥间,45载的风雨兼程见证了燕化医院的兴衰与峥嵘。还记得我刚来医院时,住院病人几乎都是燕化公司的职工,那时病房拥挤,设备陈旧。后来国家医疗改革,燕化医院何去何从的问题迫在眉睫。
2005年燕化医院改制成功,成为了一家民营医院。在集团的扶持下我们扩建了门诊楼,翻建了住院部,更新了设备,改善了病人的住院环境。随着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引入,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经过几代燕医人的努力,我们的医院已旧貌换新颜。现在我们有了宽敞明亮的病房,先进的移动护理车,大型的核磁设备等,我们开展了心脏介入,肿瘤介入,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等新技术,我们的病源也不仅再局限于燕山地区,我们吸引了本市乃至全国的病人。在医院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引进了新的质量管理模式,而且我有幸成为参与的一员,在各位院领导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在全院职工的努力下,我院顺利通过了JCI复审及非公医院的评审工作。厚重的昨天,沉积了砥砺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新一代的燕医人必将意气风发,在院领导的带领下,不断更新理念,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医院。
今天是燕化医院建院45周年庆典,著名作家毕淑敏说“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我深爱着这片土地,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度过了我芬芳的年华,“院兴我荣,院衰我辱”我要祝我们的燕化医院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撰稿:质管评审部 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