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帮扶,让医者更安心——北京燕化医院5名员工积分达标喜获京籍
北京是一个有梦的地方,无数的“北漂”都希望能在北京安家、落户,希望孩子能在北京上学,享受更多的教育、医疗、就业等优质资源。
自2018年4月11日,《北京市积分落户操作管理细则(试行)》正式发布以来,为加大房山区通过积分落户政策引进人才的力度,房山区人保局人力资源开发科负责人李丛辰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组织开展积分落户政策宣讲,为房山区重点企业、专业园区企业及申报个人解读新版积分落户政策,详细说明申报流程和重点,温馨提示填报注意事项,使企业和员工第一时间知晓和掌握新版政策和工作安排。

今年8月,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领导专程到燕化医院实地调研,了解医院在专业人才引进方面的需求和开展在岗培训方面存在的困难,让医务人员有更多的归属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医疗工作。

世纪之初,作为一名“北漂”的邢继岩带着初出校门时的懵懂无知,来到北京燕化医院开始了自己的医者生涯,跟着前辈研习专业知识,锤炼技能。作为一名超声科医生,她每天都要面对各类病患,除了要对影像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还要根据病患的情况给予恰当的解释沟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期间,有苦、有累,也有痛,但她无怨,更无悔!她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坚信付出定有收获,希望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帮助更多的患者战胜疾病。
工作固然重要,但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购房购车、孩子的教育医疗,都因为“户籍”受到限制。她曾经指着家里的狗狗自嘲道:“欢欢(狗的小名儿)都比我强,它还有个北京户口呢”。这虽然是一个玩笑,然而玩笑之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一种落寞,一种“这个城市不属于我”的感叹。2018年北京市的积分落户政策给了她希望,她相信,自己多年来的勤恳敬业终将获得回报。
2021年,邢继岩医生如愿获得北京户口,她感慨万分:“这座城市终于接纳了我,那一页薄薄的户口本,带给我的却是满满的归属与依靠”。

目前,北京燕化医院已为5位医生办理完成积分落户,他们由衷地表示,来到燕化医院16年了,这16年,我们一起见证了医院的发展,感受着家一样的温暖。是这个大家庭帮助我们圆了北京梦,更是我们的奋斗梦!这是我们的新起点,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钻研技术,实实在在地提升业务水平,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和医院学科建设的双丰收,更为“健康、美丽、活力、幸福新燕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政策】
积分落户政策在北京落地实施,预示着一定数量的北京常住人口将通过积分方式获得北京户口。尽管北京已经确立了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规划目标,积分落户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明显降低落户北京的难度,但是这一改革同样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首先,北京市的积分落户改革是一项增量改革,为普通劳动者开辟了落户北京的一个通道。也就是说,积分落户是一条新增的落户渠道,主要面向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与其他现行落户渠道并行实施,如高校应届毕业生引进、人才引进、亲属投靠等。事实上,原来的几种落户方式主要针对特定人群,多数的劳动者并不符合条件。
其次,从积分落户的指标设定来看,此政策更倾向普通劳动者。北京市的积分落户政策主要由4项资格条件和9项积分指标组成。4项条件包括持有本市居住证、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无刑事犯罪记录。9项指标包括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教育背景指标、职住区域指标、创新创业指标、纳税指标、年龄指标、荣誉表彰指标和守法记录指标。
显然,指标设定上对于长期工作居住在北京的劳动者非常有利。合法稳定就业指标就是根据依法连续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来计分的,每连续缴纳社保满1年可以积3分。这与之前以人才引进为落户条件有明显不同,之前更强调特定领域的稀缺人才,本次积分落户则更强调让常住在北京的普通劳动者看到落户希望。
撰稿:赵国庆、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