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有我︱别样的冬奥保障
提到冬奥会保障,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在冬奥场馆或是赛场上,边看比赛边观察各位运动员有无意外受伤情况,比赛结束还可以和自己喜欢的运动员拍个照、发个朋友圈等诸如此类的事。但是,北京2022年冬奥保障工作,其实远非如此。由于疫情的影响,医务工作者除了对运动员伤情紧急处理和救治的同时,更要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工作。我和我的队友就是负责对新冠核酸阳性的、无症状的外国涉奥人员进行健康监管以及日常生活照护工作。
我与冬奥的故事,还得从大年初三那天说起……
那天,我刚值完班就接到单位通知——从初四开始,选派我去北京冬奥会做医疗保障,为期一个月。我听到后内心无比激动,自己能有机会为冬奥会献力深感荣幸,可转眼想到保障任务重、责任大,又陷入纠结之中。后来,我老公的一番话让我坚定了信念,他说:“本届冬奥会能选在中国北京举行,而且有你亲临现场服务,这是千载难逢机遇,你因该感到幸运,而且时间也不会太长,你要做的就是做好自身防护,全身心地投入到保障工作中去,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
就这样,我满怀期待,带着单位和家人的支持与嘱托,开赴目的地。
初四到达延庆区隔离酒店,当天下午,我们就开始接受岗前培训,从穿脱防护服到交接班制度,从客人新入、转出流程,到消杀制度等等,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常规理论与相关技能,做好岗前准备工作。我们新来的5位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跟随者领队老师进入红区工作区,我们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看这个,问问那个,领队老师带着我们每一位,核对客人的餐食,分发给客人,她用流利而自信的英语与国外友人交流着,我依稀只能听出个别单词。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怪平时没多学几句。刚进去2小时,我就感觉刷手服已湿透,呼吸费力,胃里翻山倒海,好不舒服。正工作的老师,也是说一句话,深呼吸一下,再接着说。终于坚持到走出红区,在脱隔离衣时,我的隔离衣胶带却怎么也撕不开,可能是手消毒后手套太湿太滑,在旁边老师的协助下,我才成功撕开胶带,脱下防护服。
记得在单位也练习过穿脱隔离衣,但是隔离衣胶带撕不开的情况还真没遇到过,感觉真是郁闷,出了红区后,我抓紧时间请教老师,又学习了穿脱隔离衣的细节步骤。在学习了几次之后就熟练多啦,熟能生巧而已。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上岗工作了,每天6班,每班4小时,2人一班,每天都要对医护及全部入住客人进行核酸采集工作,记得当时客人数是23位。
我的第一个班是大夜2班,凌晨4-8点,3:20更衣室穿防护服,穿好后进入红区工作区,一进入红区,我和老师的护目镜立即蒙上了一层雾气,根本看不见,两眼摸黑,电脑上文件夹名都看不见,幸运的是夜班,客人都在睡觉,老师给我讲解各个班次的工作,我靠着墙,很困很困,但不敢闭眼,生怕自己不注意,防护服和护目镜突然移位,或是面屏脱落,发生暴露。时间漫长,好不容易坐到7:30,我开始配消毒液,消毒片需要用拇指一片一片数,因为看不清,消毒壶上的2000毫升刻度,也是依稀可见,配3瓶消毒液竟用了10分钟,之后开始消杀楼道,我一个人背着消杀工具,在阴森森的楼道一边走一边喷杀消毒,眼前朦胧、楼道黑暗而又充满迷雾,我的冬奥保障工作第一个夜班好似在恐怖片中渡过。
有了之前的可怕经历,之后每次穿防护服,我都自己提前准备好护目镜,喷洒防雾剂,视野清晰可见,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还有一次是白1班,8-12点,此班被公认是最充实的班,记得当时入住20位客人,客人的餐是四大箱,需要上班的人从红区的生活区转送到工作区,中途要经过缓冲间、二脱间、一脱间,穿上防护服,戴上N95口罩,才能体会到工作的不容易,当把饭搬到工作区时,我可以觉察到汗水似线条从后背往下流,整个脖子都湿透了,呼吸也明显加速。我稍作休息,开始核对订餐单,把每位客人的早餐分放在门口小桌上(有素食的、清真的,奥运村的有热食、冷食,还有随餐的饮品,种类繁多)。然后按照U型顺序发餐,敲门、问好、端餐递到客人手里……做这项工作的同时,翻译机也需要随身携带。英语可以简单说,但法语、意大利语等只能靠翻译机翻译,戴着三层手套,再加上着急,翻译机在转换语言时,需要多次点才可以转换完成。
用最快的速度把早餐发完。之后开始面询,这时候,就有翻译老师跟着,沟通交流就方便了许多,我们需要给客人订餐、监测生命体征、询问其有无生活上需求以及有无新冠出现的症状,如有症状,我们需要上报信息组,联系转运医院处置。面询完毕,再根据客人的需求,一一解决,如解决不了,上报解决。所有的面询单和订餐单都要拍照上传给信息组,然后填写交班,白1班就这样在匆忙中结束了。
记得有一次转出病人,那天雪下得很大,积雪很厚,我和搭班的老师送客人时,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虽然很冷,但我们最喜欢转出病人,因为我们可以借此机会“逃离”室内,真实地站在阳光下、风雪中,这是我们工作休息时仅有的室外时间。
我们的工作,都是在监控下进行,客人及工作的相关纸质文件,都需要拍照上传为电子版。客人的每一份知情同意书,都需要全程视频录制,发给信息组保存。
经历过往,每每想起冬奥保障期间的点滴瞬间,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一段段辛酸的回忆,作为这一过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冬奥保障的路上,有医务工作者的骄傲。
冬奥保障,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责任。感谢单位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目前,我们仍留守在隔离酒店,既是隔离,也是休整,我们蓄势待发,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冬残奥会的到来,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撰稿:风湿血液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