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集装箱酒店隔离点“数据组”工作纪实
2022年12月3日是我们在集装箱酒店隔离点工作的第28天,也是最后一天,任务即将结束,我感慨万千。在这里,我们哭过、笑过、累过,也感受过风雨过后初见彩虹的喜悦。
作为此次隔离点防疫工作的数据组,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和采样组配合,保障准确、快速完成采样任务。别看我们现在完美配合、轻松驾驭,这在最初的几天里是不敢想象的。刚到这里时,只有一台不能上网的电脑,无法传输、打印信息,我们只能用自己带来的笔记本工作。

第一天,我们就接收了126人,还没等让我们有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又接收了334人,仅五天就接收613人。每天为了确保第二天采样任务顺利完成,我们数据组经常连夜汇总数据、通宵绑管。没日没夜连轴转地工作已是家常便饭,但当每次采样管数和送检表的数据完全对上时才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但正当我们觉得工作步入正轨,沉浸在无限喜悦中时,却遭到当头一棒——随着入住人员的激增,需要采集的样本数量N倍翻番,种类更是繁多,有采双咽的、采鼻+咽的、采咽+环境的……最重要的是,采样结束时每种采样类别的管数和数据必须完全匹配,工作强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凡哪个环节出现一点点纰漏,都无法结束任务。
一次,一个2000多管的采样任务数据和管数没有对上,我们所有人在寒风中站了4个多小时,一个一个人名、采样类别和采样管核对,当最后核对上的时候,所有人都激动得哭了。这件事也给我们敲了警钟,于是在组长刘久海和老大姐庆平老师的召集下,我们连夜开会,修改流程,制定任务交接单,此时大家的心连在一起,像家人,像朋友,各抒己见、群策群力。

为了尽可能保证采样工作顺利完成,我们数据组也挖空心思在数据汇总、写管、装袋等各环节上进行细节改进。比如,拿到任务名单后,根据采样类别分别按房间号进行排序,把同区域的名单写好管,放在一起,用袋子装好,避免采样人员来回窜区域采样,又省时、又节省体力;比如,我们发现写在管体上的信息在拧管时很容易被蹭掉,就把信息写在条码下方的纸上,字体更清晰了,还不容易蹭掉;再比如,装管的小袋子一侧很花哨,另一侧则很干净,我们在装袋时将管上的信息面向袋子干净的那一侧,这样采样人员即使带着面屏也很容易看到上面的信息,方便查找、核对。经过优化流程,细化环节等一系列举措后,再经历3000多管采样任务时也能轻松完成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28天时间里,我们共接收1635人,完成咽采8763管,鼻采1152管,抗原检测2017人次,环境采3448管(17240个点位)的采样工作,并且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圆满完成此次支援任务!
撰稿:星城院区房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