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治疗误区多——星城外科与您分享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的知识!
小手术,大学问。
星城外科高君主任告诉您应该知道的!
误区一:胆囊是分泌胆汁的重要器官,没有了胆囊,还能吃肉吗?
胆汁不是由胆囊分泌的,是由肝脏分泌的,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当进食时胆囊会反射性地将其中的胆汁排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见,胆囊只是一部分胆汁的集散地,类似一个储水池。切除胆囊后,胆汁直接经胆总管缓缓流入十二指肠,由于餐后缺少了集中排入胆道的胆汁,术后近期内对高脂、高蛋白的饮食多少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每餐食量大者(如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等)更为显著。三个月后,胆管会有轻微的扩张,相当于是对胆囊储存功能的代偿,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就变得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误区二:胆囊结石是小毛病,即使不治疗,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
这一误区让许多患者“揣石待治”或“揣石不治”,吃了各种各样的“亏”。如果胆囊内较小的结石从胆囊管脱出进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管结石,可发生胆管梗阻、黄疽、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当急性胆囊炎演变为胆囊化脓、穿孔,胆总管结石进一步并发重症胆管炎和重症胰腺炎时,病情就变得严重了,如果处理不及时,还有可能发生死亡。如果胆囊结石的时间较长,患者年龄较大,发生胆囊癌的机率就明显增加。可见胆囊结石绝不是小毛病,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
误区三: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有了症状再说。
有1/3以上的胆囊结石是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被诊断的,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还有相当一部分胆囊结石只表现为餐后胃区不适,长期按“胃病”治疗。理论上讲,所谓“无症状”只是相对的,也只是暂时的。随着胆囊病变的发展,机体抵抗力的逐渐降低,胆囊结石终会发生症状,患者不可因暂时无症状就任其不管,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胆囊结石在无症状时治疗,是防患于未然,优于亡羊补牢!
误区四:小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长大了再说。
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观点。从专业的角度讲,胆囊结石越大,症状越少,因为直径超过1厘米的结石,既不容易卡在胆囊管,更不会掉入胆总管,很少会发生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发生各种并发症者,大多是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结石。所以,小胆囊结石症状更多,也很危险,应该尽早治疗!
误区五:单个胆囊结石不需要治疗,等长多了再说。
尽管胆囊结石多发时,比单个胆囊结石的症状更常见,更重,更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更危险,更应该积极治疗,但这绝不是说单个胆囊结石就不需要治疗。单个结石也同样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也应该积极治疗。
关于胆囊结石,您还知道哪些误区?发现胆囊结石到底该如何正确处理?
下期高君主任将分享更多关于胆囊结石的知识,请持续关注。
专家简介

田礼新
普外科 副主任医师 硕士
专业擅长:普外科常见疾病治疗,甲状腺、乳腺、肝、胆良恶性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胃,结直肠的微创手术治疗

高君
留美博士后、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外科教研室主任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从事肝脏、胆道疾病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工作20余年,开展肝肿瘤局部治疗10余年。
擅长腹腔镜外科手术。近年先后开展手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下肝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腹腔镜下断流术。
擅长肝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癌等)的综合治疗;尤其,在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