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English

医院新闻

海姆立克保生命,两面锦旗表恩情

发布时间:2020-07-27
字号:
+ - 14


7月18日,北京燕化医院一位患者家属手持两面锦旗,先后走进了康复医学科耳鼻喉科,以表达对这两个科室医护人员的感谢。她说道,正是因为医护人员专业的紧急施救,自己的家人才得以脱离危险,生命健康得到保障。

640.webp.jpg 


故事还得从一周前说起!

7月12号中午,北京燕化医院康复二病区的郝叔正在家属的陪同下吃午饭,突然一阵呛咳,吐出大量馒头、豆腐,之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二病区值班护士乔丹丹一呼即到,立即为患者吸痰,无效,很快患者口唇出现青紫,呼吸微弱,家属吓得身体发抖,直呼救命,主管医生陈克华闻讯跑来抢救。时间就是生命,与此同时,护士紧急联系了耳鼻喉科呼吸科麻醉科等科室支援。

康复科医生陈克华、护士乔丹丹等迅速为患者进行吸痰、拍背等急救措施,一时间,风湿血液科耳鼻喉科呼吸科麻醉科等附近相关科室医护人员也火速到场,加入到这一抢救当中。耳鼻喉科值班医生陈玺琪大夫见此情景,立即想到了“海姆立克急救法”,说时迟那时快,陈大夫在众人的帮助下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持续冲击患者胸腹部,终于堵塞患者气道的食物上升到喉部,眼尖手快的护士直击要害,从患者口中抠出一大块豆腐。很快,患者呼吸趋于平稳,血氧逐渐上升到96%,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一场危机终于化解了。

毋庸置疑,海姆立克法在这次急救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它到底是一种多么神奇的方法呢?带着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小编走访了北京燕化医院耳鼻喉科马长宝主任。

马长宝主任介绍,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所以可能致患者因缺氧而意外死亡。海姆立克急救法即海姆里克腹部冲击法,是美国医生海姆立克1974年发明的,从此在全世界广泛应用,拯救了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影星伊丽莎白·泰勒等许多人,因此又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可以用于呼吸道异物和溺水的抢救。

这么有用的操作真可以说是救人于千钧一发呀,小编赶紧向马主任请教了一下它的操作方法。具体方法根据人群类别和环境,有以下几种:

海姆立克急救法—成人

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自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3岁以下孩子

小儿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咀嚼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很难将其嚼碎,加之吞咽功能尚不健全,极易发生气管异物。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卡在孩子气管里的异物中,花生米高居首位,占48.9%,排在第二的是瓜子,第三是豆类。

救护人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可以采取另外一个姿势,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意识不清怎么办?

如果窒息患者已经意识不清,这时候可以将患者面朝上摆正,脸偏向一侧,然后一手的手掌根部放置在肚脐与肋骨中间,另一手覆盖在手掌上,迅速向前向内冲击。

马长宝主任特别提示,对于极度肥胖或者怀孕后期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的患者,应采用胸部冲击法,施救者姿势不变,只是将左手的虎口贴在患者胸骨下端即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及顺应性差,故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如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故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应首先采用其他方法排除异物,在其他方法无效且患者情况紧急时才能使用该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急救手段,无论救人还是自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悲剧甚至是死亡的发生,所以,小编觉得,海姆立克急救法应该和心肺复苏术一样让全民都熟练掌握。你说呢?

撰稿:陈克华、胡海燕

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