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燕化医院成功抢救一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2015年3月5日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佳节。然而,这一天对家住燕山的73岁的王女士和家人来讲,却险些天人永隔。事情是这样的……
这天上午约十点左右,王女士在收拾完家务后,像往常一样和老伴出去遛弯,可是还没走多远,突然就觉得自己胸口像堵了块石头一样的疼,随即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老伴和周围的群众急忙呼叫120救护车把王女士送至我院急诊科。急诊大夫在急查心电图提示患者急性下壁、正后壁、前侧壁心肌梗死后,立即决定将患者收入院抢救。在将患者由急诊科转运至病房途中,患者突然出现心率下降至20次/分、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到、二便失禁等心源性休克的险情,当班心血管内科刘丹亮医生和护士们立即给予其胸外按压、肾上腺素静脉推注、导尿等紧急抢救措施。
得知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王连连副主任和护士长急速赶到CCU参加抢救。此时在导管室的张丽琨主任在完成紧张的介入手术后,顾不上摘下口罩,立即率领医生、护士及导管室人员跑步回到病房,指挥大家继续抢救。
患者血压心率不稳定,经立即给予盐酸多巴胺、阿托品、加压补液等措施后,患者血压心率仍不稳定,医务人员没有放弃希望,继续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程育博医生在床旁为患者紧急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控制患者心率;在张主任的指挥下,迅速调整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等升压药物剂量;此时,抢救药物剂量已使用到极限,但患者血压仍控制不住,怎么办?在这关键时刻,张主任当机立断,给予患者床旁行紧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以期改善其心、脑、肾的灌注。
在张主任的指挥和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抢救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午饭时间,但全科没有一人离去,大家不抛弃,不放弃,坚守在患者床旁,观察生命体征以及心电图、主动脉球囊反搏等指标的反应情况……
经过医务人员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终于意识转清,血压、心率趋向平稳,于下午三点二十分,医护人员将带着IABP/临时起搏器、除颤仪、微量泵等抢救设备的患者送往导管室行紧急介入手术治疗。术中患者再次出现心率、血压下降,经过迅速、仔细调整药物剂量和起搏器电极位置,患者生命体征又重新恢复平稳,顺利完成手术,安全返回CCU。
患者返回CCU后血压情况仍不乐观,经常会出现突然的血压波动,为了患者的安危,当晚值班的郭越婷医生彻夜未眠,守护在患者床旁,观察各项指标,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抢救措施。
第二天,患者血压仍然不稳定,病情仍然危重,为了避免在换输液的瞬间,患者血压出现突然下降,护士于雪莲在换输液前先推入0.1ml的升压药物,然后再换输注的液体,保证了患者血压的相对稳定。为了尽可能减少升压药物对机体的刺激,尽快降低多巴胺用量,王连连副主任守在患者床旁,精细微量地逐步减少泵入剂量,终于使多巴胺的剂量由30微克/公斤体重/分减少到了3微克/公斤体重/分。与此同时,持续给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每小时冲洗管路,观察足背动脉及多个管路的连接及通畅等情况,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医护人员一刻也不敢放松……
第三天、第四天……经过医护人员连续五天的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临时起搏器和主动脉反搏球囊导管先后撤除,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胸闷和胸痛症状明显减轻,也无恶心呕吐等不适情况,患者终于转危为安。一场惊心动魄、与死神较量的战斗最终以医务人员的胜利和患者家属的非常满意和感激宣告结束。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高达90%以上,这名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心内科全体医务人员及时精准的救治和精诚团结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他们那种忘我的工作精神,真正体现了医务人员奉行的“时间就是生命,患者安危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程育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