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冬奥保障有我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年味十足的大年初三,我接到了一通不一样的电话,询问我能否于初四出发去延庆参加冬奥会医疗卫生保障任务。接到电话的一刻,我的心情既激动又有些担忧和忐忑!激动的是终于有机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出一份力,担忧的是两个孩子离开我能不能习惯。可是我的家人在这时给予我的支持,打消了我的顾虑,他们告诉我“不要担心家里,我们都为你感到自豪。”
经过一晚的调整,收拾了简单的行装后,我们于2月4日早上7:30从医院出发,一路向北,赶往本次奥运医疗保障任务的工作地点——延庆“声屏苑”。随着车子距离工作地点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慢慢地沉淀下来,看着“声屏苑”三个大字,我知道,这就是我完成保障任务的工作地点了。

到达指定地点后,我了解到,这里主要是收住由各个场馆转移过来的核酸阳性外宾或者密接者,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为客人采集核酸、每天一次面询、在客人隔离期满且其核酸及居住环境核酸结果转阴后的终末消毒。既然战场已到达,那就要做好战斗的准备,进行了穿脱防护服,进入红区后各个设备仪器的使用,与外宾的简单交流,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终末消毒等等一系列的简单培训完毕之后,战斗打响了!
开始工作的第一天,我进入了收住外宾的红区就遇到棘手问题:一位记者外宾因为不认同我国的隔离措施继而不配合面询、采核酸。他是一位不可替代的密接者同时身份也比较敏感,我和搭档立即联系了在缓冲区外的黄区站长,并说明了情况,经过一级一级的报告请示和与其所在国家的新冠联络官联系后,站长给了我们最终的批示:对此外宾其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不合理要求一律拒绝。凡是不配合防疫工作的由其所在国家联络官与其联系,我们只管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就好。简单的批示让我们有了坚定执行我国科学疫情防控工作的底气,也让我们有了面对外宾时能够挺直腰杆工作的勇气。经过短暂的沟通,外宾房间的大门再次打开,这次他非常配合我们,按要求佩戴口罩,积极配合体温监测、核酸采集等一些列工作。在我们结束各项工作后,更是向我们表达了谢意,当时一股骄傲的感觉油然而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让我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挺直腰杆工作,我们在祖国的庇护下更好地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随着2月20日那幅唯美画面的落幕,我们迎来了本次保障任务的工作高峰。由于冬奥会期间我们收住的外宾较少,且清零最早,我们最先承担起了保障来自各个场馆的后勤人员、技术人员和医疗组移出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任务!
由于是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组织移出,所以每次收住客人时都是成群结队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收住由奥运村移出的场地施工保障人员,共18人。由于这些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对微信使用不太熟练,说话还带着浓重的乡音,为了避免出现沟通不畅引起的大声交流而打扰其他客人休息的情况,我们首先为他们的行李进行消毒,之后按顺序一位一位地帮他们先把行李搬进房间,在房间里指导客人添加隔离点的微信,告知其在隔离期间的各种事项。在我们的帮助下,大家都成功添加了隔离点的微信以便在隔离期间我们相互的沟通。由于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又需要多趟往返在隔离点各个房间,很快防护服里面的衣服就湿了,护目镜虽然喷洒过防雾喷雾剂,但也是凝聚了一层水珠,说话更是大喘气,以致到最后有种窒息的感觉……
回到房间的我总是瘫软在床上,大口呼吸新鲜空气,需要很久才能恢复过来。偶尔接到爱人和孩子的电话,他们总是告诉我家里一切安好,让我安心完成保障任务,注意防护。女儿在幼儿园里跟她的小伙伴们有了新的谈资,经常自豪地给小伙伴们讲她“可爱的大白妈妈”是怎么工作的,儿子悄悄告诉我:“爸爸给你买了爱吃的小龙虾,等着你回来爸爸做给你吃啊!”听着这些暖心的话语,就像温暖的阳光驱散阴霾一样,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截止目前,我们已收住62位移出人员,其中有8位已经完成隔离。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志和我们一样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心中的那一抹红继续奋斗着,为了自己的理想继续拼搏着,为了冬残奥会的顺利进行继续努力着!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很荣幸参与了这次冬奥会的医疗保障,更幸运的是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参加冬残奥会的医疗保障,预祝我国体育健儿在残奥会上取得好成绩!
撰稿:神经内科冯梦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