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燕化医院党委组织党员赴“平西红色培训基地”参观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在实践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奋进力量,北京燕化医院党委于2023年6月9日组织全体党员赴房山十渡马安村和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为期一天的党史教育专题培训,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牢记历史,传承精神,开创未来。
党史是一部教科书,读史明智,不断筑牢信仰之基。大家沿着拒马河,首先到达了第一站——抗日模范村马安村。马安村享誉平西,不仅因为它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因为它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全村十余处红色文化与古村文化遗迹,是抗日战争时期房良联合县政府、房良联合县二区政府、房良联合县抗日高小所在地。

走过革命长廊,穿过马安村村落,村史馆呈现眼前。两面红旗,就珍藏在房山区十渡镇马安村新落成的村史馆。一面是1941年秋,房涞涿联合县政府授予的“抗日模范村”;另一面是1951年夏,中央访问团送来的毛主席亲笔书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它们对面的墙上,贴着抗日战争时期马安村百余户村民的集体宣言——“最后一个郎,最后一粒粮,最后一口气,坚决不投降”。
“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故事已被广为流传,世人更是被他们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感染,他们的事迹被写进教科书,成为全国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必读课文。殊不知在房山马安村的老帽山有着同样悲壮的故事,六位抗日英雄,面对敌人,他们毅然决然的把最后的一枚手榴弹拉开引线也投向日本鬼子后,义无反顾地怀抱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跳下悬崖,全部壮烈牺牲。日本鬼子撤走以后,马安村的民兵和群众在老帽山下找到了这六位壮士的遗体,并将他们安葬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当时也并未树立墓碑。直到1984年,共青团房山区委和房山区十渡乡委员会、十渡乡人民政府在老帽山半山腰修建了“老帽山六壮士”纪念碑。2014年,房山区将“老帽山六壮士”的墓统一迁移到了平西无名烈士陵园。

屡屡微风,绚绚阳光,诉不尽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道不尽对烈士英魂的无限哀思,走进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聆听革命烈士在战火中浴血奋战、勇于牺牲的故事,这里不仅铭记着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光辉岁月,承载着民族的精魂,也为后人呈现出鲜活的历史启迪。抗日战争时期,平西指北平西面平绥路和平汉路之间,包括昌平、宛平、房山、良乡、涿县、怀来、涿鹿、宣化、蔚县等地区,这里群山环绕、河川交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7年洛川会议后八路军在平郊开辟了北平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在以雾灵山为中心的区域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同时进行武装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使得平西抗日根据地成为插在华北敌后的一把尖刀。

走过平西战争纪念馆,走进烈士陵园,在鲜红的党旗下,全体党员高举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这些话,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党员同志们发自肺腑的誓言。默哀,寄托了党员们对先烈的无限哀思;宣誓,表达出对先烈的无尽怀念与崇敬。

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活动最后,由燕山文联的王忠胜老师为燕化医院的党员干部们讲述《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用平实的语言阐述众多伟人不平凡的事迹,党员同志们重温一个个伟大灵魂热血报国的故事,追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感受老一辈革命先烈们的峥嵘岁月和光辉足迹。大家脸上充满着坚定的劲头,作为医护人员,更多的是为人民做出贡献,守护好人民的健康,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即使是微小的星光,汇聚起来也能照亮整片天空!

党委副书记杨金龙总结道:“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的历练,从来都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在走寻这样一条道路,我们要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和伟大精神传承好、发扬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续写新篇章,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防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员干部应当做好表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提炼自身党性,砥砺高尚品格,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此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履职尽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撰稿:王惠卿、陈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