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久安”控癫痫
2023年6月28日是第十七个“国际癫痫关爱日”,今年的主题是“癫痫的规范化诊疗:从院内到院外”。

癫痫(epilepsy)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的异常放电而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俗称“羊角风”,是神经系统常见的发作性疾病,临床发作症状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反复性、刻板性。临床表现多样,可有突发肢体麻木、抽搐,流涎或口吐白沫,目光呆滞,四肢抽搐强直、跌倒,二便失禁,舌咬伤,严重可出现呼吸心跳停止;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腹部不适,周围环境陌生感,甚至可有发作性愣神。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
在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属在明确癫痫诊断后,因对疾病认识不足,或是症状轻、发作间隔时间长等情况下,未能按医嘱及时启动药物治疗。目前的观点是确诊同时立即启动抗癫痫药物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扑米酮、氯硝西泮等;另一类是新型抗癫痫药物:奥卡西平、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拉考沙胺、吡仑帕奈等。
抗癫痫药物治疗遵从按临床发作的类型选择适合个体的药物,主张足量用药、单药或联合用药。除癫痫持续状态外,均以口服给药为主,而不是静脉用药。
针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给药方式可参考下表:

那么,癫痫患者如何面对疾病和工作生活呢?
首先,应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理性面对,积极配合医师及时启动药物治疗。在未经专业医师指导下,切不可自行停药、减药;减少漏服药等诱发癫痫发作。
其次,对待这种疾病不要过分担忧,癫痫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都是常见慢性病,并非不治之症,更非绝症。长期背负着心理负担,不但不利于疾病的稳定,更会对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经过科学正确规范诊治后,大多数患者可明显减少发作,过着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患者的亲朋好友要在工作、生活中对其多关心、多鼓励、多支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同样可以减少患者癫痫的发作。
最后,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坚持长期合理规范的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就可以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