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English

医院新闻

援藏小记|我的昌都类乌齐“健康行”

发布时间:2023-07-24
字号:
+ - 14

“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项目由中央统战部指导,自2008年发起以来,该活动组织以首都医疗专家为主的志愿者队伍,连续13年在边疆民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健康志愿服务,也是国内唯一在所有藏区都开展过活动的公益项目。

之前就听说过这个活动,这月,很荣幸接到了可以参加这个活动去援藏义诊的通知。因为没去过西藏,也想着可以借机躲一下北京的高温,于是我怀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登上了去往西藏的飞机,跨越山川,跋涉六千余里,到了目的地昌都。

image.png

西藏有句谚语:“阿里远,那曲高,昌都险”。当到达平均含氧量只有内地一半多、气压也只有六十几千帕、被称为“世界上气候最恶劣、距离市区最远、世界上第二高民用机场”的邦达机场(海拔4300多米)时,在机舱打开的瞬间,兴奋劲儿还没过,我便感受到了高原低压缺氧的威力,起身后感觉头昏脑胀,脚轻似踩棉花,并且能感受到那种干冷的气息,随之而来的是头晕、头胀、头疼,心脏跳动加速,一测血氧才七十五,心率则上升至一百多。这是我和高原的第一次邂逅,让我体验到了“心动”的滋味,初识高原,并为之怦然心动,如痴如醉。

image.png

从机场出来,沿着蜿蜒的214国道,伴着茶马古道旁边壮阔的澜沧江,看着壮美又苍凉的异域景色,高反也减轻了许多。我重新开始思考“来藏为什么?在藏做什么?离藏留什么?”。因为这次活动的时间很短,才一周的时间,匆忙的义诊能给藏区带来什么,当时还是比较迷茫的。

短暂休息过后,第二天,来自北京各医院的专家和志愿者们五百余人,在短暂的开幕大会后便奔赴了各自的战场,仪式很隆重,我们燕化医院的旗帜也飘扬在了藏东大地上。

我们这一小组,去的是昌都市类乌齐县。类乌齐,藏语译音意为“大山”。之后的几天,我们在各级政府领导以及志愿者的协助下,分别在类乌齐县医院、镇卫生院、伊日乡卫生院进行了义诊送药活动。工作中坚持“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在急难险重中诠释医者仁心,在坚忍奉献中践行医护情怀,完美完成了既定任务。

image.png

印象比较深的是广大藏民在艰苦环境及生活习惯下造成的胃肠道疾病、骨关节病、包虫病等常见病覆盖率非常高。比较惊讶的是藏民朋友们对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的认知非常不足,对于慢性病的控制率及达标率则更低,大多数藏民患者都存在慢性病的严重合并症。在义诊期间,我遇到一位高血压病导致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发病后去华西医院做了手术,患者认为做了手术便病症消除,认为不会再发病,术后仍不积极控制血压,殊不知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在类乌齐第二小学的捐赠仪式前,针对师生的健康宣教中,我主要对大家做了高血压的健康宣教,从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入手,讲述了高血压的注意事项、积极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如何监测血压、如何预防血压波动、降压治疗的必要性等方面健康知识。希望能给当地的师生心中留下一颗“种子”,一颗重视健康、重视慢性病的种子。

image.png

藏民孩子的眼神清澈纯洁,沿途的景色壮阔美丽,他们值得拥有更好的医疗保障、获得更好的健康知识、值得有一个更好的身体,免除病痛的折磨,虽然短短一周的时间,能留下的不多,但真心地希望他们健健康康,扎西德勒。

image.png

撰稿:心内科刘丹亮 

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