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视“甜蜜”,“足”以为戒——写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还同”
北京燕化医院内分泌科诊室里,同样的地点,同样类似的病例,同样的就诊流程,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间,反反复复上演同一场悲剧……
去年的冬天,76岁的李大爷因为自己对糖尿病的轻敌,对高血糖危害的漠视,对其并发症的忽视,导致李大爷差点儿因为小小的泡脚事件,铸成大错,一失”足”成千古恨。还好,警觉的家属及时地发现,并坚持把李大爷送进了医院住院检查治疗。在内分泌科及烧伤科医护人员的长达数周的双重精心治疗护理下,才勉强保住了双脚。这次一贯后知后觉的李大爷,了解到自己因为大意,险些失去双脚后,惊恐不已……前车之鉴,李大爷自此再也不敢轻视糖尿病了。李大爷看病意识和依从性的提高,是从这次差点儿失去双脚惨痛的经验教训中感悟得出的。李大爷的就诊经历,让作为一名内分泌科专科护士的我至今记忆犹新,恰逢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把李大爷惨痛的就诊治疗经验教训分享给大家,希望更多的糖友能引以为戒,避免更多类似的悲剧重演。
可我发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又见到了极其相似的病例,在不同的糖友身上,一次次因严重并发症而就诊的惨痛经历又重现。
上周,患者李某,男,60岁,糖尿病24余年,近些年预混胰岛素降糖治疗,两天前患者泡脚后,家属发现右下肢皮肤破溃伴渗出,家中用消毒物品自行处理后两天,未见好转,伴双下肢水肿,右侧皮肤破溃处、红肿热痛,家属担心病情恶化,遂带其就诊于北京燕化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门诊查血糖空腹12.3mmol/l;肢体动脉硬化检查:PWV结果提示大动脉硬化,ABI结果提示提示双下肢动脉有闭塞;免散瞳眼底照相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创周围神经病变筛查提示:下肢神经传导皆受损,患者本人也感觉平时下肢透心凉,踩棉花感及肢体麻木感明显。患者当时还抱怨,平时基本都是该打胰岛素就打胰岛素,该吃药就吃药的,怎么就出现这些情况呢?作为专科护士的我,随机问道:平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吗?有没有监测血糖、血压?有没有定期到内分泌科就诊评估控制情况?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吗?一连串的发问,患者来了一句,按时吃药打针不就行了吗?老测血糖多疼呀!哪有时间过来定期检查?糖尿病真烦等等的抱怨……
这一系列的抱怨都源于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认知不足,如果他充分意识到糖尿病目前是除车祸外,造成截肢和失明的首要原因,也是肾衰竭透析、心梗和脑梗的主要疾病,也许他就不会这么轻描淡写和抱怨了。结果当天门诊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收住院,主管大夫邹大夫对其高血糖等危险因素进行全面、个性化管理,以及抗炎和伤口换药处理等等……最终,通过一段时间专科的治疗,李师傅对慢病诊疗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

临床工作中,类似李大爷和李师傅这样例子并不少见,而且令人担忧的是,还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尽管我们内分泌科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做健康促进,以各种形式如门诊小册子、病房现场、微信视频小课堂等方式为慢病患者做健康宣教,也尽可能覆盖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和家属,但一些糖友因临床惰性依然我行我素,忽视了对自己病情的监控,没有规律地就诊专科定期评估,常常到自觉明显不适时,严重并发症缠身之时,检查明确严重并发症后才悔不当初。

而这些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足是又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长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感染逐渐加重,有的同时加之外伤诱发。糖尿病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花费巨大且后果严重,死亡率甚至超过冠心病和癌症。而应对糖尿病足,重点在于提高认识,及早发现相关危险因素,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活动的口号为:“了解风险,了解应对”.期待更多的糖友能用心了解并学习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及可能导致的风险,科学理智地对待糖尿病,也希望类似上述的案例不要再次上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切莫让自己的漠视与放纵,一失“足”成千古恨。
糖尿病足健康科普
糖尿病足有哪些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足部感觉异常、足畸形及足部缺血导致的疼痛、行走困难等,常合并感染、溃疡、坏疽乃至截肢等。早期表现为皮肤温度低、疼痛等下肢供血不足症状,感觉麻木、迟钝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晚期足部出现肌肉、骨组织的坏死,如骨髓炎、干性或湿性坏疽等。建议糖尿病的患者能够遵医嘱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同时注意避免足部外伤、感染。如果发现足部有异常,应积极接受相应的治疗。
糖尿病足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足患者,首选胰岛素控制血糖。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严格控制在7%左右,同时尽可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合并有血脂、血压异常者需要控制血脂、血压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常常年龄较大,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因此不能一味强调将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而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设立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定期评估筛查: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定期内分泌科门诊评估周围神经、交感皮肤反应,以及下肢血管状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营养支持:通过营养筛查、营养评定与营养干预制定完整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达成血糖、血压、血脂及白蛋白的个体化控制目标,达到并保持体重目标值,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良好的营养支持、适当的运动,定期的健康评估、筛查等,可预防、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包括控制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动脉病变、改善足底压力、恢复下肢静脉功能等危险因素,避免不合脚的鞋袜、感染、外伤、烫伤等诱发因素的影响。
撰稿:内分泌科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