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English

医院新闻

共筑光明未来:眼底病科普讲堂暨眼内注药居家管理活动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6-19
字号:
+ - 14

科学护眼齐行动,全民共筑光明梦。

“就像浇水养花,有时需要持续灌溉才能看见生机。”在本次眼底病科普讲堂上,贺叶医师手持眼底模型,用生动的比喻向满场患者解释着眼内注药的治疗原理。

2025年6月,北京燕化医院星城院区眼科中心成功举办“眼底健康守护月”系列活动,聚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等常见眼底疾病,通过科普讲堂、专家亲诊、居家管理指导等形式,为数百名患者及家属带来了一场眼健康知识盛宴。

image.png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和生活方式变化,眼底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眼底病不仅会引起视觉功能障碍,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当前我国眼底病防治面临严峻挑战:专业医生短缺且分布不均,基层诊疗能力不足,患者对疾病认知有限。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患者在接受眼内注药治疗后,因缺乏规范的居家管理知识,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为此,北京燕化医院星城院区眼科中心特别策划并实施了本次“眼底病科普讲堂暨眼内注药居家管理”活动,旨在打通患者全周期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将专业医疗指导延伸至患者日常生活中。


在讲堂现场,北京燕化医院星城院区于萌萌护士长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讲解了眼睛的生理结构、常见眼底病的症状及治疗保健知识。

针对患者最困惑的问题,专家们一一解答:

“黄斑病变不是老年人专利”—— 高度近视人群也需警惕。

糖尿病确诊就该查眼底”—— 每年至少一次眼底检查。

“激光治疗不是一劳永逸” —— 多数眼底病需坚持规范治疗与随访。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眼底模型展示区,贺叶医师利用专业教具直观展示病变位置和注药原理,让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很多患者问,眼内注药一针没效果还要继续吗?”贺叶医师强调,“眼底病治疗是马拉松而非短跑”,需要患者保持耐心,配合医生完成整个治疗计划。

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一高发眼病,于萌萌特别指出:糖尿病患者是眼底病高危人群,确诊时就应进行眼底检查,不能等到视力下降才就诊。

术后关键注意事项

眼内注药(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多种眼底疾病的有效手段。为确保治疗效果,患者居家管理需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 眼部保护与卫生

注射后避免揉搓或按压术眼

注射当天眼睛不能沾水;术后3天内洗脸、洗头时,严防水分进入术眼

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用脏手触摸眼睛

■ 活动与用眼管理

免剧烈运动(如打球、跑跳)和提重物,防止眼压升高

减少用眼负担,保证充足休息

外出佩戴防护眼镜,睡觉时使用眼罩保护

■ 药物规范使用

按时使用术后抗生素眼药水通常(每日4-6次)预防感染

点药前洗净双手,药瓶口勿接触眼睛

多种眼药使用时,间隔5-10分钟以上

并发症识别与应对

特别提醒患者警惕以下危险信号,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

  • 眼部疼痛加剧或持续不适

  • 视力突然下降或视物变形

  • 眼红、肿胀加重或异常分泌物

  • 眼前漂浮物或闪光感突然增加

科学饮食与生活习惯

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水果、坚果)摄入,促进眼部修复

控制高盐高糖饮食,减轻眼部负担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和憋气动作

规范随访:治疗成功的关键

“眼底病治疗是马拉松,医生会陪伴你走完整个治疗旅程。”贺叶医师在活动中的这句话,道出了规范随访的核心意义。

科学复查时间表

首次复查:注药后一周,评估早期反应,及时发现并发症

二次复查:注药后一月,评价治疗效果,制定后续方案

长期随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恢复状况,由主诊医师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

“很多患者在症状稍微缓解后,就自行停止治疗,结果前功尽弃。”贺叶医师强调,眼底病治疗通常需要3-6针为一个疗程,每月一针,患者不可随意中断治疗。

本次“眼底健康守护月”活动累计服务患者超500人次,建立眼健康档案300余份,发放科普资料800多册。通过系统评估,参与者对眼底病的认知水平提升了40%,规范随访意识显著增强。

北京燕化医院星城院区眼科中心将延续此次活动成果,持续推进三大举措:

1. 智慧化管理:完善眼健康电子档案系统,实现诊疗记录可追溯,通过短信、微信平台发送复查提醒

2. 基层能力提升:定期开展基层医生眼科知识培训,推动眼底照相设备投放和技术下沉

3. 终身守护计划:建立“治疗-随访-管理”全周期服务模式,为眼底病患者提供终身视力守护

每一次眼内注药治疗都不是终点,而是终身守护的起点。贺叶医师在活动中分享的这句话,道出了眼底病管理的真谛。

随着北京燕化医院星城院区“治疗-随访-管理”全周期服务模式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眼底病患者将摆脱“打一针就走”的碎片化就医模式,拥抱系统化、规范化、个性化的终身眼健康管理。


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