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医堂里学传承,沈氏女科显神功
沈依功院长是沈氏女科第19世传人(功字辈),于2019年1月重新坐诊燕化医院,为燕化医院燕医堂(中医科)首席专家。每到沈院长来出诊的日子,无论是就诊还是咨询的患者都很多,也常常会有患者要求加号,一听说这位是从通州来的,那位是从丰台来的,还有甚者从河北省其他地方慕名远道而来专程就诊等等,沈院长都不忍让患者“无功而返”,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一来二去,一上午的门诊患者数量从原来的16号增加至20多号,记忆里最忙的1天,沈院长加了10多个号,一直忙到下午5点半才下班,这样的年龄、这样的工作热情,值得我辈尊敬和效仿学习。

印象最深刻的一位患者。今年年初3月中下旬的一个清晨,沈院长正照常在诊室为患者诊治,突然听到有人在敲门,推门进来的是一位50多岁的男士,慌张地说:“沈院长您好,我爱人身体不好,有心衰病史,现在胸闷、气短得厉害,不能长时间坐着,可不可以先就诊?”,沈院长回答:“可以,她有心衰病史,现在症状明显,那我们就先给你们看好了”。同时与其他候诊患者进行了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患者家属连声感谢。
这位患者是一位53岁的女士,在家属的搀扶下进入诊室,虽然这个年龄并不是很大,但从患者的面色、神态以及动作上来看,已是饱受疾病的折磨,面色憔悴,精神差,除获取脉象及舌象信息的时候患者可以配合直立坐着外,剩下的时间基本上患者都是趴在桌子上,少气懒言地回答问题,据家属描述患者有冠心病、心衰病史已多年,病情时轻时重,此次就诊主要是乏力、气喘明显,时有胸部闷痛不适,平素多汗,排便不畅,大便质干难出,下肢水肿明显,舌诊、脉诊显示:唇暗,舌质红,边有齿痕,中有裂纹,苔少薄黄,脉细。考虑到患者不能久坐,整个诊疗过程很快便完成了,沈院长为其开了包含桃仁、红花、川芎、丹皮、丹参、夏枯草、郁金、川楝子、元胡、黄精、麦冬等在内的第一个处方,共14剂进行调理治疗。
再次就诊已是一月后,这次就诊给予我们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患者是自己走着进来的,面色红润,并且话语也增多了,患者自诉汤药用完后于当地医院再次续方14付,现气短、多汗以及排便情况改善明显,胸痛已愈,胸闷仍有,但程度已减,汗出量已减少,食欲较前更好了,仍有腰酸、下肢肿。舌脉:舌苔显著改善,脉如前。沈院长对患者说:“很好,整体来说都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舌脉和以前相比较也所有改善,如果服药期间没有不舒服就继续服用,不要停。”根据该患者当前的身体情况,沈院长又为其调整了处方,在第一个处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桑寄生等药物,共14剂。
第二个处方服用以后,患者诸症均改善,汗出量减少,疫情期间患者一直坚持门诊巩固治疗,整体状况良好。
中医讲究四诊合参,沈院长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结合西医的检查手段,中西相配合,来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从患者第一次来诊的神态、动作、表情,包括舌脉,可以看出患者虚证还是很明显的,包括气虚、血虚、肾虚(久病伤肾)等,但患者胸闷、胸痛、排便不畅的问题又反映出有实证的存在。患者既有气血不足、又有气血不通,沈院长在病例上写了四个字:扶正达邪。第一个处方中的黄精、麦冬、五味子、黄芪、浮小麦补气养阴止汗,黄芩、夏枯草清热,桃仁、红花、川芎、丹参活血祛瘀,川楝子、元胡行气止痛,郁金、丹皮都可凉血活血,郁金又有行气作用,杜仲、川断补肝肾强筋骨,陈皮理气健脾。方中大量活血药物,使补而不滞,补气生血,气行则血行,推动血液运行,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驱邪外出。
患者第二次就诊时神态、动作以及情绪与第一次就诊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仍有胸闷、多汗。于是第二个处方中增加了理气止痛的川楝子、元胡,加桑寄生、增加川芎、郁金、五味的剂量,以加强补肝肾、强筋骨、活血以及敛阴止汗作用。而后患者来诊多次,病情一直很稳定。
我现跟诊已有近1年,虽然这一年因疫情沈院长和沈劼大夫都是间断出诊,仍然受益匪浅,无论是工作上或是生活上的帮助很大。沈院长强调用药特点精准、实惠(可以不用的贵药绝对不用)、尽可能地做到一药多用;对工作的热情、对患者的耐心,最重要的是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都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
撰稿:中医科霍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