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挽救了你的生命——一份“12345”工单背后的故事
近日,位于北京燕化医院星城院区的星城急救站收到了一份来自“12345”的表扬工单,一位患者家属对医务人员成功抢救其父亲表示感谢。

故事发生在一个月前……
2021年11月10日深夜,星城急救站工作人员和往常一样,依然坚守在急救的岗位上,2:38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急救中心发来任务——一位老年患者陷入昏迷,需要120前往救援。挂断电话,值班医生护士司机立即出车,在途中,他们便致电家属,询问了患者病情,了解到患者突发意识不清,于是,急救人员便通过电话开始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开展救援,检查呼吸、颈动脉搏动,得知患者无颈动脉搏动、无呼吸,急救人员随即指导患者家属开展进一步的持续救助——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在电话中给予对方按压节拍——1,2,3,4……
电话指导救助一直持续到急救人员到达患者家中,发现患者仍无明显颈动脉搏动和呼吸,急救人员立即接替患者家属展开新一轮的抢救——持续胸外按压,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肾上腺素1毫克静推等。在持续按压五个循环时,心电监护显示室颤波,随即又进行除颤,在响亮的医嘱声下,护士李刚准备除颤,“双向波200焦耳非同步直流电,所有人都离开,准备除颤”,快速除颤后,患者出现窦性心律,再次检查生命体征,患者已恢复自主呼吸,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冰凉的四肢也逐渐有了温度,测血压100/60mmhg,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遂由120救护车送往北京燕化医院开展进一步治疗。
交接完病人后,患者家属表示非常感谢,他说:“是你们救了我父亲的命啊”。

身为医者,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收获了患者家属的认可,着实是一件很高兴,也很幸福的事。但这次抢救经历,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真的完全是我们救了他父亲的命吗?
其实,我们每天这样的出车很多,抢救的病人也很多,但真正抢救这样成功的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就很低,四分钟是最佳抢救时间,超过四分钟,能抢救成功的几率非常低。第二,救护车,从呼叫到出车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几乎肯定都会超过四分钟,所以时间也会耽搁抢救,降低抢救成功率。
如何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呢?这应该是急救人员、患者家属乃至所有人关心的话题,只有尽早地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才会提高抢救成功率,这些道理大家早已经知道了,但如何实施却成了问题。从我们以往抢救成功的病历上总结得出,只有大家都掌握心肺复苏这项技能,就会让身边人多一份生的机会。为此我们每位院前急救人在救人的同时随时都在做急救知识普及的工作,争取做到燕山地区人人都学会这项可以救别人的技能。
看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是谁救了你的生命——是自己及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现在因为疫情不能大家一起学习,但如果想学习急救知识,可以跟随北京燕化医院院前急救科随时学习。
学习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管理员微信,由管理员邀请加入群聊“燕山急救站急救知识培训群”,我们将定期在群内进行急救常识的科普教学,方便大家学习。
撰稿:院前急救科韩加良